8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河北省永清县韩村镇的采油四厂永清作业区安一转油站采访,见到一排近一米高的黑色沙袋整齐地摆在大站门口。洪水虽已退去,但还未干涸的水印、松软的土地,以及对面树林里没了脚踝的淤水,依然让人感受到这场多年不遇洪水的威力。
“洪水是8月2日到的这里,在大站门口最深的时候有近一米,周边低洼地区都淹到了脖颈子。”正在安一转油站指挥灾后恢复生产的永清作业区常务副经理陈超说,从8月6日洪水逐渐退去,整体进入到灾后恢复生产阶段,但是回想起这几天的抗洪经历,他仍然记忆犹新。
【资料图】
永清作业区别古庄油区位于永定河中游流域,其部分生产区处于永定河泄洪过境区。7月31日傍晚他们就接到了泄洪通知,8月2日凌晨洪水就奔涌而来。
“要与洪水赛跑!”为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原油生产和财产损失,作业区党总支以“汛”为令,兵分三路做好抗洪准备,筑牢防汛抗洪保卫战坚强防线。
抢险组立即集合到安一转油站门口快速建防水坝,十多名干部员工不断穿梭,装沙袋、搬运沙袋,在站门口和各个排水口筑起一道道防水坝。设备组着手停用站库系统,转移不间断电源、交换机和计算机,确保自动化设备设施不被损坏。电工组紧急停掉总电线路,并分头到各个井场逐个关井、断开空气开关、紧固压力变送器后盖,并对部分低洼处电机立即拆除。
截至8月3日,处于泄洪区的两个转油站及50余口油井全部断电停井,油水井全部做到了紧固,确保了电力和环保的安全。同时,为保证站内不倒灌,他们用自备发电机发电带动抽水泵不停抽水,起初3台同时运转,后来加到6台,终于将站内水面控制在十几厘米的高度。
本以为万无一失,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更大的风险向他们袭来。8月4日下午,洪水高峰来临,站外半米多深的水墙一下子冲垮了大站门口的防水坝,并将大铁门冲开。抢险队员发现后,几个人立即上去关大门,但大门纹丝不动。他们只好立即调动挖沟机挖土、装沙袋阻止洪水倒灌。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险,终于构筑了新的防水坝。
“安一站是安11生产区块的心脏,被水一淹,想要恢复就难了。”采油三站党支部书记吉元强说,他们那几天只想着一件事,就是拼尽全力也要保护大站安全。
关键时刻见真功。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由采油四厂生产运行科、永清作业区值班干部、安一站员工组成的抢险组,三班倒驻守受灾最严重的安一站,一干就是四天四夜。他们中有生产运行科科长王建强,永清作业区副经理胡永亮、王小文,作业区抢险人员张继彬、孙伟伟、肖德民、罗勇、王连浩,站上值守人员罗浩、吉元强、宿立伟等。
在这期间,他们以身作则,累了就原地休息一会儿,渴了就喝上几口水;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却从来都没喊一句苦、叫一声累。三个晚上坚守岗位,几乎整夜不合眼,每天24小时地工作,为的只是将损失降至最低。
抢险人员穿着不透气的雨裤雨鞋在水里一泡就是多半天,衣服没有干过,鞋里也灌满了水,一沤就是几个小时,脱下装备休息的时候整个人都虚脱了。抢险现场蚊虫多,值守员工的手上、脸上被叮出了无数个包,有的胳膊和身上被水泡过的地方起满了红疹子。
“好多人六天六夜都没回家了。”陈超说,有家在永清城区的员工连续盯在现场、顾不上家里地下室进了水,也有为了单位抗洪退了回老家照顾老人的火车票的,大家只为了一个目标,就是井场不能垮、生产不能垮。
虽然洪水逐渐退去,但灾后恢复生产的工作迫在眉睫。陈超说,从8月6日到7日,他们已经在洪水受灾较轻的古一站恢复了十几口油井的生产,日产油量上升了10余吨。
下一步,待安一站所管理的油井井场水势进一步下降后,就将启动剩余30余口井生产,届时日产油将恢复到灾前水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