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文来自《冷兵器研究所:80%的秦军都是远程兵?从文物和古籍考证秦汉时期中国军队真实弓弩装备率》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末座对秦军中弩兵占比不持立场,但有三点需要提醒:1、以兵马俑坑为例有失真嫌疑,因此军阵为检阅阵形,而非实战。如,兵马俑中无人戴头盔,皆露出士卒脸孔脖颈,为什么如此脆弱紧要处毫无防护?检阅。考古出的秦甲是有全防护只露双眼的头盔的。兵器也是这样,即便战场上带持多款兵器,在检阅中只佩戴一件,保证不空手足矣;2、文中“弓弩手不兼任长矛”一句,从常识上就知不足信。难道弓弩手的用处就在于接战前的二到三轮齐射吗?印象某兵书中有“敌百步弩射,八十步弓射,二十步投石索”的说法,蹴张弩在敌百步冲锋至近身能射几轮?在《武经总要》中明说,在阵上弩手右侧皆置长矛,近则掷弩持矛战。虽是北宋兵书,难道千年前秦人想不到?难道任由接战后近30%(本文比例)军力失去效用?3、武库中兵器占比不能做为直接证据。弓弩的使用寿命大约在25000次上下,而近身武器使用寿命要低很多,极易损坏。武库是按置换率备货,而不是兵种比例备货。仅仅爱好者交流,有不到处,见谅。弩用途分水岭是马镫的出现,大约软镫西汉末期至硬质镫南北朝时期。
在马镫成熟之前,弩齐射箭雨对骑兵阵或步兵阵的威胁都是无法躲避的绝杀。而在马镫成熟和大规模应用之后,骑兵的骑射战术更灵活,骑兵骑射箭雨可以准确反复绝杀难以移动的任何布阵,而曾经的王者弩阵射出的远程箭雨却未必一定能再大规模射中高机动骑兵。
例如,现存的大量画作显示骑兵阵型常见倒V字型,从两翼包抄可以避开弩箭最密集的正前方,至少3面骑射甚至可能兜底形成四面骑射,而防御方的远程弩阵无论如何三排轮番射击,面对侧翼高速机动骑兵轮番低伤亡率反复拼消耗,迅速靠近射箭再高速散开脱离,骑兵每次偶有伤亡损失影响不大,但不得不密集阵型的弩阵和背后的步兵阵等就很容易大量减员直至相互阻塞践踏,一旦陷入混乱,战损消耗比例还会继续大幅度下降至近乎零,阵型崩溃一边倒的屠杀就开始了。
弓的有效射程大约八十米,单兵手持弩的有效射程大约150米左右,弓射出箭的粗估滞空时间大约2秒,任何阵型都无法移动。单兵手持弩射出的弩箭头最大射程时粗估滞空时间大约2秒~3秒,对射最近百米外拉弓骑兵时的滞空时间可能不到2秒,骑兵平均机动速度取每秒1米,骑射靠近百米内射箭时,弩箭反击的滞空时间大约1秒~2秒,骑兵能机动2米~3米,由此可推测出骑兵的战术是倒V队形少数部队分别突击骑射,迫使弩阵分散射击相对应的各个高速接近骑兵马队,这会导致弩箭密度极大降低,而散开的骑兵小分队看见弩箭来袭时还有超过1秒钟可以将原本就很稀疏的小骑兵队型进一步随机散开,导致原本攻击密集度过低的弩箭雨的低概率命中率变得更低,而骑兵射出的箭雨无论密度大小,命中率几乎没明显变化,都会准确射中无法移动的所有阵型,这样拼消耗,任何阵型的崩溃都会非常快。
古人的智慧是车阵阻挡骑射箭雨,但只能防御,却无法机动攻击,长期看仍然是必败解决。唯一解决之道是骑射对骑射。但骑射的训练和指挥都很重要,王朝早期朝气蓬勃还好说,王朝中后期即便能过日常骑射训练关,临场指挥如果出现重大失误,训练有素的骑射阵型一旦运用失误,拼几轮下来精锐骑射就拼光了,剩下又是一边倒屠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