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是“乞食道行”,这部分内容讲的是,菩萨在乞食途中是如何发愿的,包含五十五愿,大分三段,即“游涉道路”十二愿、“所睹事境”十九愿、“所遇人物”二十四愿。
我们继续学习“所遇人物”二十四愿:
【资料图】
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
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
见乐着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见无乐着,当愿众生,有为事中,心无所乐。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着。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梵行,不舍佛道。
见着甲胄,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
见无铠仗,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
见论议人,当愿众生,于诸异论,悉能摧伏。
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
若见于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
若见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
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Manjusri Temple
日诵净行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见论议人,当愿众生,
于诸异论,悉能摧伏。
When I see a person who engages in debate,I vow that sentient beingsWill completely refute and overturnAll kinds of heterodox theories.
【广释】看到那些相互辩论,乃至相互争执的人时,要愿一切众生能断见惑,具足正见,护持慧命。
不论吵架、拌嘴,还是有时候见解不同了,都因为“我”。我的看法跟你的看法不一样,这是人我是非,就因为“我”的关系,都是人执。执人、执我,这是我执。
众生的见各不相同,例如咱们看见是水,饿鬼看见是火,天人看见是琉璃。循业发现,现相不同。我们现在的世界,战争怎么来的?看法不一样。人跟人的争执怎么来的?你说你的对,我说我的对,从这个循业发现。世间人无知迷惑,把这个当成自然,其实是你心的分别,所见非同。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万法唯心,心识所现。如来藏性包括世间一切法,有情无情,所有身心世界都在妙明元心之中。
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为了求解脱,求解脱是为了自在。不是说皈依三宝,入了佛门,还在争闲气,还在争人我、争是非,这里不可以,那里不可以。若合掌时,挑剔这么合不对,那么合不对,合得正也不对,哪个都不对,没什么含义,用不着这样。不过,如法的,你进步快;不如法的,当你自己慧开了,自己会调整适应。每一法最初都是摸索的,等你自己用功用得相应了,你就从中生出智慧,得了智慧你就能够调整你所修的法,知道该这么修了。
具足正知正见,令见不颠倒! 知道一切诸法苦、空、无常、无我、这叫四法印。拿这个来印证世间一切万法而不生执着,有这种认识的就是正知正见。虽求得般若智空,但是不落于断灭; 示现一切法有,而不落于常见,这才是看待世间相正确的见解。
见到善辩论议人的时候,应该发愿。当愿一切众生,要把一切异论(邪知邪见)者,统统摧残降伏。
在印度有外道论师,能言善辩,以是为非,将黑作白,就算没有道理,偏能辩出道理来。他们虽有辩才无碍,但这是属于世智辩聪,一点也经不起考验的,所以往往有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将眞理变成谬论。
「见论议人」:这个“论”,就是论是论非。“议”,也就是会议。就是大家遇到一起了,张家长、李家短,议论纷纭,讲这种无聊的话。所谓「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大家聚会到一起了,一点正经话也不说,就说这个是是非非的,说这个没有意义的话。
这个“论”又是辩论,“议”就是会议,大家聚会到一起互相来辩论,你说你的道理,我说我的道理,各走极端,各有所偏,都有很大的偏见,不合乎中道的理体,不是落于空,就是落于有,不是偏于左,就是偏于右,所以这个“论议”,也就是属于邪知邪见。
遇到这种的人,又要发愿了。「当愿众生,于诸异论」:旁门左道这些个外道法,他们执着他们那种理论,这叫“异论”。「悉能摧伏」:能用这种真理的言论,把他们都战胜了,能把这种旁门左道都说服了。
关键词: